井冈山管理局,井冈山经开区管委会,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庐陵新区管委会,市直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9〕31号)、《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促进转型升级的意见》(国办发〔2019〕44号)和《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立非洲猪瘟防控长效机制切实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的实施意见》(赣府发〔2019〕12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做好非洲猪瘟防控工作,切实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结合实际制定以下意见:
一、坚持不懈加强非洲猪瘟防控
(一)全面提升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加强动物防疫监管,督促指导生猪生态循环养殖小区和环保达标规模养猪场尽快建立完善清洗消毒通道、生物安全隔离带、生猪装卸台等防疫设施,改善防疫硬件条件,全面提高生物安全防护水平。严格落实生猪养殖企业防控非洲猪瘟主体责任,确保所有养殖场生物安全防护措施落实到位,对防护措施不到位的,从严惩处。对种猪场以及年出栏量1万头以上等重点猪场周边的生猪养殖小散户进行排查,强化生物安全隔离带建设,着力提升重点养猪场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市农业农村局负责,各县(市、区)政府负责落实〕
(二)严格落实非洲猪瘟关键防控措施。进一步强化监测排查、调运监管、消毒灭源、泔水管控、应急处置等关键防控措施,完善生物安全防护设施设备和相关管理制度,构建非洲猪瘟防控长效机制。严格落实屠宰环节“两项制度”,加快构筑企业自检、第三方检测和部门监督抽检相结合的检测体系,严厉打击私屠滥宰等违法违规行为。〔市农业农村局、市城市管理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商务局等负责,各县(市、区)政府负责落实〕
(三)开展“大清洗、大消毒”专项行动。结合非洲猪瘟防控实际和“春秋”两防工作安排,定期组织开展“大清洗、大消毒”专项行动。加快建立清洗消毒操作技术规程,明确主要任务和工作要求,加强工作条件保障,扎实推进清洗消毒工作。督促落实动物防疫主体责任,指导生猪养殖场、屠宰场、无害化处理厂、贩运和承运人等防疫主体建立完善清洗消毒制度,有效落实封闭饲养、全进全出、清洗消毒、隔离观察、空栏净化等措施,严格车辆、人员和物品等进出场管理,重点针对养殖场区、待宰圈舍、屠宰车间、无害化处理车间、运输工具和人员等加大清洗消毒力度。〔市农业农村局负责,各县(市、区)政府负责落实〕
二、多措并举稳定生猪生产
(四)建设生态循环养殖小区增养一批。各县(市、区)要在守住养殖不污染环境的底线基础上,根据当地环境承载能力在可养区内科学布局建设生猪生态循环养殖小区,养殖小区须拿出不少于30%的栏舍租赁给退养场(户)养殖。加强已开工生猪生态循环养殖小区建设调度,开辟绿色通道,加快建设进度。深入推进生猪养殖领域“放管服”改革,优化监管,改善服务,推动各项政策措施尽快落地见效。生猪生态循环养殖小区建设按照生猪养殖设施实际占用林地面积征收植被恢复费,按照“就低不就高,能免就不收”的原则,减免复垦费、水土保持费等费用。〔市农业农村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林业局等负责,各县(市、区)政府负责落实〕
(五)改造提升现有规模养猪场扩养一批。允许可养区内环保达标规模养猪场在原场址内规划重建、扩建或改造提升,完善粪污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配套设施,并按规定开展环境影响评价。支持国内大型生猪养殖龙头企业通过收购、入股、合作、代管等多种形式与有意愿扩养的环保达标规模养猪场开展合作,加快生猪复产增养步伐。〔市农业农村局、市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林业局等负责,各县(市、区)政府负责落实〕
(六)环保达标空栏规模养猪场复养一批。对全市可养区内环保达标空栏规模养猪场全面开展“大清洗、大消毒”专项行动,尽快改善猪场环境,达到复养条件。优先恢复种猪母猪产能,鼓励种猪场通过上游引种、积极纯繁、适当延期淘汰,恢复产能达产,满足供种需要。适时适当增加商品母猪生产,以满足自身生产需求。在来源清楚、渠道安全、健康有保障的前提下,加大仔猪引进力度,加快恢复生猪产能。〔市农业农村局、市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林业局等负责,各县(市、区)政府负责落实〕
(七)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保障猪源供应。紧扣生猪良种自主率95%以上的目标,加快推进“育、引、繁、推”一体化建设,提高生猪良种繁育水平。支持企业开展种猪选育,加强生产性能测定,提升种猪自主选育能力。优先发展优质二元杂交母猪扩繁场,切实提高优质商品仔猪和育肥猪生产能力。加大对种猪场项目扶持力度,优先安排生猪原种场、扩繁场种业提升工程等扶持项目,保障后备母猪及仔猪供给。引导生猪生态循环养殖小区配足母猪基础群,促进生猪种业健康有序发展。〔市农业农村局负责,各县(市、区)政府负责落实〕
(八)加大财政金融保险扶持力度。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将生猪生产、动物防疫、畜禽粪污治理等生猪生产设施设备纳入农机购置财政补贴范围。从2019年11月起至2020年12月底,对环保达标生猪养殖场新增引进的种猪和能繁母猪,按种猪1500元/头,能繁母猪900元/头标准给予奖励性补贴,补助资金由省市县共担。完善生猪保险政策,通过政策性保险与商业保险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提高能繁母猪和育肥猪保险保障标准,降低生猪养殖风险。从2019年11月起至2022年12月底(如国家政策性保险有变动,按新政策执行),在落实政策性保险的基础上,按政策性保险的费率,对全市环保达标生猪养殖场新增育肥猪和能繁母猪适当提高保费保额,育肥猪保费由20元/头提高到60元/头,保额由500元/头提高到1500元/头;能繁母猪保费由60元/头提高到180元/头,保额由1000元/头提高到3000元/头。保费保额增加部分为商业保险,按照投保自愿、保费自担原则办理。加大银行机构对生猪养殖的信贷支持,鼓励银行创新信贷产品,为符合条件的生猪养殖场提供存货或未来收益权、畜禽养殖经营权抵押和保单质押等贷款,重点支持企业购买种猪、能繁母猪、仔猪和生猪生产、动物防疫、畜禽粪污治理等设施设备。落实省政府《关于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赣府厅发〔2019〕6号)文件精神,防止盲目抽贷、压贷和断贷行为。用好国家贷款贴息政策,积极稳妥筹备项目,用好生猪调出大县奖励、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生猪规模化养殖场建设补助等政策。〔市农业农村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金融办等负责,各县(市、区)政府负责落实〕
三、综合施策推动生猪产业转型升级
(九)推动生猪养殖转型升级。坚持生态环境优先、产业转型升级为总目标,按照“控制总量、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原则,逐步构建以生猪生态循环养殖小区为引领、环保达标规模养猪场为主体的生猪标准化生产体系,实现生猪养殖场标准化、规模化、生态化、循环化绿色发展,力争到2022年全市能繁母猪存栏量达到20.2万头,生猪出栏量达到440万头、存栏量219万头。〔市农业农村局、市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林业局等负责,各县(市、区)政府负责落实〕
(十)推动屠宰行业转型升级。科学规划生猪屠宰产业布局,支持屠宰企业在屠宰加工、冷链物流配送等方面进行升级改造,推进生猪屠宰标准化建设。加快培育现代化屠宰企业,支持冷藏库、冷冻库、冷鲜肉配送点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引导畜牧业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开展养殖、屠宰、加工、配送、销售一体化经营,推动经营方式由“调猪”向“调肉”转变,促进冷鲜肉消费。〔市农业农村局、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等负责,各县(市、区)政府负责落实〕
(十一)推动动物防疫体系升级。加强动物防疫队伍建设,配齐配强基层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人员,每个乡镇配备不少于2名官方兽医。加大县级兽医实验室财政投入,确保2019年12月底前各县(市、区)兽医实验室全面建成并具备非洲猪瘟等动物疫病检测能力。市县财政要足额保障非洲猪瘟等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经费并纳入财政预算。〔市农业农村局、市委编办、市财政局等负责,各县(市、区)政府负责落实〕
四、统筹调控保障猪肉市场供应
(十二)强化市场调控保障猪肉供应。严格落实“菜篮子”市、县(市、区)长负责制,保障重要节假日市场猪肉供应,稳定猪肉价格。加强市场形势研判和监测预警,建立猪肉市场调控应急会商协调机制,研究制定保障猪肉市场供应方案。提高市场调节能力,落实储备资金,适当扩大冻肉储备规模,根据猪肉价格情况适时投放市场,保障重要节点猪肉供应,张贴专门标识,引导居民消费,调节猪肉价格。畅通生猪和生猪产品合法调运渠道,严格落实种猪、仔猪及冷鲜猪肉运输“绿色通道”政策,确保高效便捷、精准精细。〔市农业农村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商务局、市交通运输局等负责,各县(市、区)政府负责落实〕
(十三)加大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加强猪肉市场监管,准确分析掌握市场猪肉价格和发展趋势,严厉打击哄抬物价、欺行霸市、囤积居奇、串通涨价等非法交易行为,维护猪肉市场正常流通秩序。严格执行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价格补贴机制,条件触发时及时启动发放价格补贴,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做好市场保供稳价宣传和舆情引导工作,稳定消费预期,增强消费信心,维护市场稳定。〔市市场监管局、市民政局、市委宣传部等负责,各县(市、区)政府负责落实〕
五、加强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
(十四)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出台的扶持政策措施,全力做好生猪稳产保共工作,为全省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做出“吉安贡献”。各县(市、区)政府对辖区内非洲猪瘟防控、生猪生产及市场供应工作负总责,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市里成立以市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市直有关单位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市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市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工作的指导、协调、督查督导、考核等各项工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成立相应工作领导小组,推动辖区内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工作顺利开展,确保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各项政策落地落实。各地要对照生猪生产目标,细化工作任务,具体落实到生猪生态循环养殖小区和环保达标规模生猪养殖场,确保全市稳产保供任务全面完成,力争在全省率先恢复到疫前水平。〔各县(市、区)政府负责落实〕
(十五)完善工作机制。各县(市、区)要充分利用农业农村部畜禽养殖场直联直报系统和动物卫生监督电子出证系统等信息平台,对规模养猪场生猪生产情况进行月度跟踪监测,及时掌握生猪存栏、外调生猪、生猪价格等生猪复产增养动态信息,并建立完善生猪存栏备案机制、外调生猪登记备案机制、生猪价格监控机制等工作机制,促进生猪产能恢复目标任务尽快落实到位。〔各县(市、区)政府负责落实〕
(十六)形成工作合力。各地和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当前生猪稳产保供面临的严峻形势,认真履行好各自的职责。农业农村部门要发挥牵头抓总的作用,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各负其责,认真落实财政、土地、环保、流通、金融保险等支持政策,简化程序加快审批进度,确保各项措施尽快落实到位,形成动物疫病防控、稳定生猪生产和保障市场供应的工作合力。〔市农业农村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林业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商务局、市公安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委宣传部、市金融办、市城市管理局、市民政局等负责,各县(市、区)政府负责落实〕
附表:2019-2022年吉安市生猪生产目标任务分解表
2019年11月11日
(此件主动公开)
附表
2019-2022年吉安市生猪生产目标任务分解表
单位:万头
序号 | 单位 名称 | 2019-2022年目标任务 | 2019-2022年目标任务 | 2019-2022年目标任务 | |||||||||
2019年 | 2020年 | 2021年 | 2022年 | 2019年 | 2020年 | 2021年 | 2022年 | 2019年 | 2020年 | 2021年 | 2022年 | ||
全市目标 | 136 | 198 | 215 | 219 | 14.3 | 19.3 | 19.7 | 20.2 | 338 | 271 | 362 | 440 | |
1 | 吉州区 | 2.5 | 5.1 | 6 | 6 | 0.5 | 0.5 | 0.5 | 0.5 | 5 | 4 | 6 | 10 |
2 | 青原区 | 2 | 4.7 | 6 | 6 | 0.3 | 0.4 | 0.4 | 0.4 | 3.5 | 4 | 6 | 10 |
3 | 井冈山市 | 4.5 | 4.7 | 5 | 5 | 0.7 | 0.7 | 0.7 | 0.7 | 8.5 | 7 | 7 | 7 |
4 | 吉安县 | 31 | 34.2 | 34 | 34 | 3.2 | 3.5 | 3.5 | 3.5 | 57.5 | 47 | 55 | 63 |
5 | 新干县 | 20 | 30.7 | 32 | 32 | 1.7 | 2.7 | 2.7 | 2.8 | 59 | 47 | 55 | 66 |
6 | 永丰县 | 5.6 | 10.7 | 12 | 12 | 0.7 | 1.1 | 1.2 | 1.3 | 20.5 | 16 | 25 | 30 |
7 | 峡江县 | 4.5 | 7.7 | 10 | 10 | 0.2 | 0.6 | 0.6 | 0.6 | 18 | 13 | 22 | 25 |
8 | 吉水县 | 9.5 | 10.7 | 13 | 13 | 0.5 | 0.7 | 0.7 | 0.7 | 22.5 | 17 | 22 | 25 |
9 | 泰和县 | 19 | 29.7 | 32 | 32 | 2.7 | 3.2 | 3.2 | 3.2 | 47 | 40 | 53 | 63 |
10 | 万安县 | 4.6 | 9.7 | 11 | 13 | 0.5 | 0.7 | 0.9 | 1.0 | 18.5 | 13 | 20 | 25 |
11 | 遂川县 | 6.6 | 10.7 | 12 | 13 | 0.5 | 0.7 | 0.8 | 0.9 | 18.5 | 16 | 20 | 25 |
12 | 安福县 | 17.6 | 27.7 | 30 | 30 | 1.7 | 2.8 | 2.8 | 2.8 | 34.5 | 30 | 50 | 61 |
13 | 永新县 | 8.6 | 11.7 | 12 | 13 | 1.1 | 1.7 | 1.7 | 1.8 | 25 | 17 | 21 | 30 |
相关解读:解读《大发吉祥彩票平台关于关于持续加强非洲猪瘟防控切实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的实施意见》